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简介

部门简介

一、中心基本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院校成果更快更好地实现技术转移到企业和技术转化成立企业,加强校企产学研结合,秉承中德未来工厂研究院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的初心,由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新鸥鹏集团、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发起,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协会(世界排名第三的政府性应用研究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组建的中德未来工厂研究院于2023年10月成立直属部门单位产学研创新服务中心(以下称中心)。将原来由研究院科技处负责的规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独立出来,由中德未来工厂研究院与云栖智海数据科学研究院合资成立的重庆博创海智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海智)和四川云栖智海硕博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栖智海)负责研究院的成都和重庆两地产学研创新服务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产业园运营、企业培育和博士创新创业等工作,中心主任兼任博创海智和云栖智海总经理职务。

研究院依托重庆市级院士工作站、虚拟现实省部级工程中心、海智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朱新才院长领衔,组建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搭建中德数字孪生国际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中德高新技术转移转化国际平台和企业孵化基地,作为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中心联络工作站,建立了汇聚高校院所6000件实用新型专利的成果转化数据库,主办全英文国际学术期刊《机电液工程学报》《动力学、振动与监测学报》和国际学术会议,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平台建设、拓展业务渠道、开展业务交流、提升人才培养,制定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院产学研创新服务中心中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建立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院产学研创新服务中心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科技园运营团队,先后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协议和部分项目合作,相关工作的不断开展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依据和规范,激发了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在西南地区形成了科研院所产学研引导企业培育的巨大市场,目前已培育和服务企业数量超过4000个,参与或主导运营产业园区包括4A级景区东郊记忆、梵木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四川国药创科医疗产业孵化器、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成都府河摄影艺术科技产业园、成都中医大银创交医疗产业孵化器、里格艺术空间、云栖智海科技产业园(成都和贵州)、硕博创新产业园、荣昌云尚农牧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博士创新创业工作站。

中心将深入贯彻研究院产学研结合的发展思路,坚持“立足成渝,布局西南,面向全国,走出世界”的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原则,突出中心特色,促进应用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成绩,做出特色,做成标杆。

二、 部门职责

1、负责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编制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确定科技成果转化目标、任务;负责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统计和绩效考核。

2、建立成果转化数据库,负责收集和管理运营合作院校的科技成果项目,定期更新成果目录清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3、负责企业技术难题、企业横向课题的搜集、整理和发布,组织和引荐相关科研领域科技人员进行洽谈对接合作,组织参加各类科技成果展示会、洽谈会和推介活动;

4、负责技术转让合同的签订、认定及过程管理,监督合同的履行;

5、及时宣传和解读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管理部门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6、负责参与运营和合作的产业园区成果转化和企业培育工作。

 

7、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